English

大理:王者的城邦

1999-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对历史来说,大理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故事;对世界来说,大理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对世居此地的白族人来说,大理是休养生息的乐土;对走遍天涯的旅行者来说,大理是肉体和精神渴望中的家园……

自唐王朝贞观二十三年,细奴逻在以大理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建立大蒙政权,斗转星移,潮起潮落,可谓十分热闹。但是,不管怎么说,从此伊始,大理和她神奇而经久不衰的声誉就算确立了。正如曾在大理感通寺修行得道的担当大师在一幅楹联中的赞誉:“寺古松森,西南览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又如美国诗哲爱默生对某些艺术大师的不朽名作所作的评论那样,真可谓“回响长于雷鸣”。不仅如此,大理还凭借自身无与伦比的山水造化,迅速把自己介绍给全世界,两个普通方块汉字的组合成了通行全球的符号。说起来,这与大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根深叶茂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政治精英,商界斗士对此可谓呕心沥血,以白族为主,居住在大理地区的老百姓更是劳苦功高。如果为大理今天能取得如此的盛名开列一份英雄帖,这一份名单永远不会有结尾。

大理的历史相当复杂。但是,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地方及其臣民始终让人感受到一种纯洁、独特的宝贵本质,最终体现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往往表现为一个地方的灵性和这地方所有人身上具有的胸怀和气度,这一切构成一个地方最大的魅力。李宓将军和他的十万部队在大理的遭遇可以作为考察大理的纯洁特性的一个例子。“将军洞”始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大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率军征发南诏国的大将李宓而建造的。李宓奉王命出师,却在下关西洱河遭到南诏王与吐蕃联军的夹击,全军覆没,身为一军之帅的李宓也走投无路,投江自杀。大理人为纪念李宓而建了神祠,俗称“将军洞”。十万死难士卒合葬在天宝街天宝公园内,俗称“万人冢”,即“大唐天宝战士冢”。大理人除了要年年悼念他们外,还把李宓将军尊为白族“本主”,作为乡村、民族的保护神祭拜。这是很出人意料的。这场战争如果换一个地方发生,即便有相同的结果恐怕也绝不会出现这种朝拜的现象。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灵性的,大理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明显的例外。当然,这种灵性有时存在于一个地方的历史之中,有时则可以在当地人的各种希奇古怪的仪式上找到踪迹。一所老房子对居住者也许有很多不便,可能潮湿,可能漏雨,可能鬼气森森,但是,如果这所房子是有灵性的,那么它就会像一个艺术品一样,年代越久远,也就越有价值。比如白族民居,那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从实用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集合成一体以后所产生的结构就更是超越了普通房子的含义。大理周城,虽然至今为止还作为全中国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存在,仍然只能算是云南境内的一个弹丸之地。值得考察的是,为什么它的魅力却能够长久不衰,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为之惊叹不已,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可以说,这里面就有一种不同与众的魅力。这种魅力实证了大理世界淳朴古老的特质。让普通居住意义上的房子与美学韵味浓郁的图画般的房子结合成一个可触可视的实在。以至于每一个走进白族村庄的人都会有一种突破了时间,进入了时光隧道,突然就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的感觉。这一感觉的产生得益于白族民居的族群特性和半封闭特性。“三坊一照壁”的安排灵气十足。“三坊”是封闭,“一照壁”也是封闭。因为只有封闭才能静静地感受家的温馨,聆听大地的内在语言,真正体悟大道。但是,完全的封闭只能走向死寂,扼杀尽生命的气息。所以,照壁的设置就是天才的创造了。照壁表面看来,是独立的一堵墙壁,充满艺术气息。在门内一个可以阻止目光直接洞察屋内的地方矗立,这是封闭的表象。其实,照壁还有一个用途,由于封闭,阳光不能直接进入屋内,里面难免就要黑暗,一个黑暗的地方是难以体味更多灵性的。屋内需要阳光,这就需要求助于照壁作为一个反光镜的作用。白色的墙壁把阳光反射进屋里。这一作用把照壁中“照”的意思也就揭示出来了。这样一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就独自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这种完美其实就是“家”。无论从人情内涵,还是实用角度、美学风范,白族民居的构筑都体现出一个民族灵性。这样的地方当然是可以而且应该观瞻旅游,朝拜乃至居住的。

大理就是这样一个有魅力和特性的地方。这种魅力和特性体现为一种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无处不在。连最小的事件也能把这种精神显现出来,就看每个人是否能够用心灵去感受她的光辉。大理的每一棵小草,每一滴露珠,每一座庙宇,每一个碑铭都有相当深刻而动人的故事,有一部厚厚的传记。从外在来说,大理已经被列为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云南省重点开发的一条旅游热线,可以观赏品藻的东西简直难以穷尽。苍山洱海、鸡足山、巍宝山等几大景区蕴涵着无数的文化奇迹:白、汉、彝、回、苗等少数民族也都分别为大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大理这个地域的总体魅力谱写了自己的章节。美名扬天下的大理四景集中体现出大理的灵性:下关风是流动的生命,在自然界所有的存在物中,风是一种最具特色的造物,是一种奇观。风使大理洱海“浪花吹又白”,又使苍山“半山飞雪舞”,风永远不锈,使一个地方的灵性保持旺盛的生命态,常存常新。花则将大理装扮得像四季新娘,魅力无穷。特别是上关花,随季节、月份的不同,可以使自己的花瓣增减,可谓通灵;苍山雪终年不化,保存了千万年前的自然神韵;洱海月在碧波万倾中冉冉升起,描绘出山高月小的超凡境界。再加上遍布各地的楼台亭阁,道观寺院,碑塔铭冢,山庄田园。大理整个就是为显彰灵性而存在的。风味小吃是灵性的载体之一,烹饪文化可以让每个旅游者具体而微地品藻当地的魅力。音乐是另一个灵性载体,大理的洞经音乐高山流水,充满幻想、回忆、激情、节奏,保持着南诏的辉煌端庄风格又不乏现代情趣,加上民族民间音乐韵味的有效借鉴,更集音乐精华之大成。无论在正式场合公演,还是在三道茶间隙插曲,甚至三五老人小聚闲奏,都能将一个地方民族灵性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蔚成奇观。

当然,人们也许会不满足于大理的温情默默,大理不善于招摇,没有近乎莽撞的那种粗鲁和峻拔。苍山虽高,却仍然相当和谐,洱海虽然不小,面积仍然有限。大理古城虽然想要竭力保持远古的格调,但是,人毕竟是现代的,也就难免不掺入一些躁动的杂念。不过,大理的魅力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模仿或者被否定。大理仍然是心灵深处一个必须依赖的地方。大理的美是一种恬静的美,像遥远的波士顿,也有点类似于法国外省。大理的美有那样一种私下的特质,是那种半封闭、半紧张的个人生活,其中充满了家庭式的变化。各种杂务、琐事都有一种老照片的格调,有风俗画家的那种未必精雕细刻却兴味盎然的画面意境。走马大理使人激动,生活在大理就更使人欣慰。数千年来,虽然有不少大理本土的青年男女从大理出发走向世界,但只要年纪稍长,他们一定会回来。究其根源,就是眷恋大理的这种魅力。在一座古老的白族民居里,曾经遇到两个苏格兰老人,深情地抚摩里面的每一件家具,凝视每一个角落,探问之下,知道他们40年代曾经在大理的基督教福音医院工作过,如今80多岁了,想再来看看大理。“就是想念这个地方!”他们操着流利的汉语,开口就能使听者的心发热。

相比之下,来大理的人是那么多,千百年来,这已经是一个无法计算的数。据统计,近几年,每年来大理旅游的人数都超过十万人次。这么多人心急火燎地制定旅行计划,准备旅行地图,无论是谁,总要在某个时候把大理两个字写在日程表上,最后都要把身心全部交托给驶往大理的汽车、火车,或者飞机,一门心思走向大理,走进旅行社的日程安排,走进旅游线路,走进没完没了的小吃,走进古老却热闹的古城街道,走进大理国的风花雪月,走进南诏时代的战事,直至走进再也不愿被惊醒的大理之梦,最终走进那个积淀已久的厚厚的文化……走进安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